近日,中共山東省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山東省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五年行動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省級打造5個千億級全產業鏈重點鏈,市級打造10個五百億級全產業鏈重點鏈,縣級打造20個百億級全產業鏈重點鏈,培育一批年產值超百億的農業“鏈主”企業,形成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培育一批年產值超百億農業“鏈主”
五年行動方案提出,堅持全產業鏈發展,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進延鏈、補鏈、壯鏈、優鏈,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促進農林牧漁業與加工、流通、文旅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形成集生產、加工、貯藏、冷鏈物流、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堅持產業特色化發展,充分發揮山東省山地、丘陵、平原、沿河、沿海等資源稟賦,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產業結構,重點發展小雜糧、食用菌、中藥材、特色果蔬、特種養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單項冠軍”。發展有機農業、定制農業、高端農業,促進特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堅持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圍繞糧油、蔬菜、畜禽、水產、水果等優勢產業,培育一批產業鏈條完整、帶動作用明顯、品牌效應顯著、利益聯結緊密的全產業鏈重點鏈。到2025年,省級打造5個千億級全產業鏈重點鏈,市級打造10個五百億級全產業鏈重點鏈,縣級打造20個百億級全產業鏈重點鏈,培育一批年產值超百億的農業“鏈主”企業,形成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025年突破1000億元
山東提出,加快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一批果菜菌茶標準園、畜禽標準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打造標準化的“原料車間”。力爭到2025年建設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500家,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3500萬畝以上,畜禽標準化示范場2400個,省級畜禽屠宰標準化示范場100家,省級水產健康養殖場50個。
支持建設果蔬清洗分揀、貝類凈化、烘干儲藏、預冷保鮮等初加工設施,加快發展中央廚房、主食加工、果蔬凈菜鮮切、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新業態,推廣“原料基地+中央廚房+物流配送”“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等新模式。到2025年,打造省級農產品加工強縣50個、示范企業600家,年營業收入過100億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5家、過10億的150家、過億元的1500家。
以鮮活農產品主產區、集散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重點,在鄉鎮、中心村和田頭市場布局建設以水果、蔬菜、食用菌為主要品類的節能型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氣調貯藏庫等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形成冷鏈物流網絡,從源頭加快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問題。推進現代物流中心、大型批發交易市場和田頭市場建設,支持農產品市場改造提升。利用五年時間,建設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冷鏈物流基地10個,低溫儲藏保鮮設施達到3000座、存儲量超過1200萬噸。
上述五年行動方案提出,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電商企業幫帶等方式,加強農村電商培訓,引導農業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農資配送企業、龍頭物流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帶動更多中小微農村電商主體發展。充分發揮山東品牌農產品綜合服務平臺和益農信息社作用,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加強與大型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合作,開設地方特色館,發展直播帶貨、直供直銷等新業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年增長20%以上,2025年突破1000億元。
5年內打造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
休閑農業方面,大力培育賞花采摘、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科普研學、農事體驗等鄉村旅游業態,重點開展農(漁)家樂、鄉村民宿、康養基地建設。每年推介省級美麗休閑鄉村典型案例30個、精品園區30個,用五年時間打造國家休閑農業重點縣8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0個。
山東將以“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為主題,打造山東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深化培育壽光蔬菜、金鄉大蒜、章丘大蔥、沾化冬棗、棲霞蘋果、萊陽黃梨、青州銀瓜、樂陵小棗、濰縣蘿卜、平陰玫瑰、菏澤牡丹、日照綠茶、德州扒雞及文登西洋參、乳山牡蠣、蒙陰蜜桃、夏津椹果等農產品品牌。到2025年,打造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知名企業產品品牌500個,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數量超過10000個。
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擔任“鏈主”,到2025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200家、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1200家,省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穩定在4000家。
按照“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思路,構建區域性全產業鏈發展平臺,形成鄉村產業的增長極。利用五年時間,縣級圍繞優勢產業,創建100個以上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鄉鎮圍繞區域特色種養業、特色加工業、特色文旅業,創建1000個以上省級農業產業強鎮;村級圍繞傳統手工業、傳統食品業、傳統小商品加工業等,創建10000個以上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爭創農業現代化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