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永昌縣的田野間麥浪翻金,夏糧豐收的喜悅在阡陌間流淌。當前,清河地區7萬余畝小麥已進入收獲期,廣袤的田野上,農機轟鳴,麥粒歸倉,處處是喜人的豐收場景。
在永昌縣朱王堡鎮朱王堡村,沉甸甸的麥穗彎著腰,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金色的麥田中縱橫馳騁,只見麥穗被卷入機器“腹中”,粉碎后的小麥秸稈撒在田間,待糧食滿倉后,金黃色的麥粒噴涌而出,裝入一輛輛運糧車中。整個收割過程一氣呵成、井然有序。
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深度參與,讓夏收更顯高效。永昌縣旺豐合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曹生燦說:“合作社目前組織收割機、打包機等各類農機60余臺,全面開展小麥收割社會化服務,確保糧食歸倉。”曹生燦的農機“軍團”提供收割到秸稈打包一條龍服務,不僅覆蓋朱王堡鎮各個村社,還能輻射周邊區域。專業農機的集中投入,解決了農戶“找機難”的問題,也讓糧食穩穩當當進倉。
作為永昌縣夏糧主產區之一,朱王堡鎮的收割進度是永昌縣夏收的重要縮影。“今年全鎮種植小麥4.1 萬畝,不僅超額完成糧食任務,夏收工作也已全面鋪開。朱王堡鎮根據各村小麥成熟情況,統籌調配社會化服務力量,調配收割機械160余臺,確保全鎮夏收有序開展。同時,通過微信群、廣播等方式發布強降雨預警及災情信息,幫助群眾及時了解天氣變化,實時調整收割進度,有序安排晾曬。”朱王堡鎮農業中心主任徐發鏞介紹。
朱王堡鎮搶抓晴好天氣,根據各村小麥成熟度差異,統籌調配社會化服務力量,“成熟一塊、收割一塊”,實現機械“按需上崗”,有效提高夏糧收割效率。
今年以來,永昌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積極引導群眾抓好糧食生產,穩面積、提產能,有力保證了糧食持續穩產增產和“糧袋子”充足供應,全縣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2萬畝,其中小麥30.7萬畝。自7月中旬開始,全縣小麥自東向西陸續開鐮收割,預計10月中旬全部完成機械化收割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