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青海建設第一個牦牛產業集群開始,僅僅兩年時間,集群發展的優勢已經初露效益,產業形態從“小特色”到“大產業”邁進,空間布局由“平面分布”轉型為“集群發展”,抱團發展,龍頭帶動,成為青海省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方向。
今年4月,春油菜產業也加入集群建設。至此,青海省畜牧業兩大領頭產業和農業第一大農作物產業將全都以集群方式發展。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三類產業都為產業底子扎實、政策構架完善、產業鏈條相對健全、科技力量雄厚、群眾基礎牢靠的綠色產業,完全有能力建設成為特色優勢突出、產業結構合理、支撐發展有力、利益聯結緊密、規模效益明顯的重大集群產業。
另一方面,產業集群化與企業之間是互相依存、互相成全的關系,龍頭企業在集群產業建設中起著引領和帶動的重要作用。青海省省級以上聯合體大部分主要以種植養殖龍頭企業為核心,龍頭企業利用自己從事種植養殖的規模、技術、生產服務以至資金、品牌等優勢,與相關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通過簽訂合同,明晰各方責任義務,根據各自的專業性生產優勢,對生產經營的各環節進行精細化生產管理和標準化控制,形成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的生產和利益共同體。
因此,企業的創新、結構優化、產業鏈延伸都對合作社、農戶的增收有直接關系,加大品牌影響力的宣傳,增加企業的效益是關鍵。
產業基礎不斷夯實,鏈條培育不斷成熟,科研技術不斷深化,綠色品牌更加響亮,聯合機制更加緊密,產業的集群建設對于青海而言極其必要。
多年來,青海省一直堅持走“生態青海、綠色農牧”的發展道路,通過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能夠優化產業區域布局,提高生產加工環節標準化程度,健全完備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從而提升產業規模效益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增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加快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進程。相信,今后青海還會有更多綠色農牧產業加入產業集群建設的大潮,從而為更好地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提供強有力的基礎。